MIT黑客大会的简单介绍

hacker2022-10-31黑客接单192

MIT TR榜单发布,2022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哪些与生物相关?

编译 | 徐 冉

2月23日,著名 科技 杂志《麻省理工 科技 评论》推出了年度“十大突破性技术”(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这一榜单已创办了21年之久,榜单上的科学家、企业家凭借着自己的远见,眼光独到地预测了自动驾驶、新能源、癌症基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发展。这一榜单是 科技 领域不可多得的风向标,也是很多机构将科研内容走向产业化的哨塔。

其中不乏高精尖技术,它们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逐渐智能化、科学逐渐产业化。

例如,近期大热的CRISPR基因编辑农作物技术,早在2016年就位列当年的突破性技术榜单。这些年人们深入研究的脑机接口,则于2001年就进入了当年评议员的视线中。

今天,透过前沿科学人的眼睛,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今年发布的榜单,畅想2022年之后 科技 的产业。

01

新冠肺炎口服药

随着新冠疫情的反复及病毒变异的逐渐升级,注射疫苗也很难保证能够完全摆脱新冠病毒的威胁,并且,通常需要注射2-3针疫苗才能发挥功效。

与此同时,还需要全球众多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安排大量人力物力以及大量的医护人员,此举无疑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开支和企业成本。

那目前有没有一条路可以打破现有的防疫僵局呢?

有。通过研发新冠口服药,人们只需要在家服用药物就可以显著降低重症住院的可能性。

不仅降低了政府的各项开支,也减少了人们一次次打疫苗所耽误的时间精力以及不可预知的感染风险,一举多得。

辉瑞、默克等公司看到了新冠口服药物的利好,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名为Paxlovid的小分子药物。2021年12月14日,辉瑞公司通过分析治疗数据,证明了Paxlovid针对住院的高危病人,能够降低89%的死亡率,拥有十分惊人的效果。

因此,流行病口服药是制药企业、国家和人民三方共赢的关键研究,世界各国也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对应的研发机构来推进口服药物的研究。

02

疟疾疫苗

2015年,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能享誉国际,就是因为它能够有效治疗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疟疾。

有多可怕呢?这么多年来,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仍很严重,世界人口约有40%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

在非洲,疟疾是最严重的疾病,该国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出现疟疾的临床症状,其中90%的患者生活在非洲大陆,而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人。

因而,疟疾疫苗的研发亟不可待。

2021 年 10 月,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了第一种疟疾疫苗——葛兰素史克公司(GSK)研发的RTS疫苗。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段疟疾感染率显著下降,年龄越小,保护力度越强,防止感染的有效率甚至高达46%。

但,该疫苗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在婴儿期和幼童期投入使用来进行防治。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 科技 再一次往前迈步的时候,我们就能迎来新的“成人版”疟疾疫苗了。

03

AI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一直是科学家研究方向中的重中之重。

举个例子,近期充斥在大家生活中的新冠病毒也涉及到了这一领域。新冠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以诱发免疫应答,科学家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一糖蛋白,从而进行mRNA疫苗的研究。

事实上,大量免疫和抗体的研究都和蛋白质息息相关,研究蛋白质折叠的形成,将是打开未来生物之门的钥匙。

2020 年末,英国DeepMind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模型预测蛋白质折叠,结果和真实蛋白质结构高度吻合,这一 科技 进展震惊了生物学界。

这项研究的发展是生物革命性创举的关键,不仅可以应用于流行病、肿瘤、疫苗等与人民 健康 息息相关的议题,甚至可以应用于任何生命体的研究。

生物和计算机领域的碰撞,将在未来发挥难以想象的作用和价值。

04

不再使用密码

传统密码存在一定的泄露风险,安全性能较低。

因此,谷歌、微软等公司研究了很多免使用密码就可以登陆的方式,大大简化数据时代繁琐的密码记忆流程。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能让用户的信息在大数据时代更加安全。

05

权益证明取代货币计算

加密货币建立在开源公共区块链上,来实现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支付系统。为达到保证用户资产安全,防止黑客入侵的目的,世界前两大加密货币比特币(Bitcoin)和以太坊(Ethereum)都使用了工作量证明(POW)算法,但这些计算都需要大量的电能。

2021年,比特币网络电消耗了超过 100 太瓦时(注:1太瓦时=10亿度电),比芬兰的年度电能消耗还要多。

而权益证明可以减少大量能源消耗,以太坊正打算在2022上半年逐渐从工作量证明算法转移到使用权益证明来保证用户安全。

专家预估,以太坊这一转型可以节约99.95%的电量消耗,这极大地推进了全球环保的进程,未来也会为更多的加密货币所使用。

06

AI数据综合分析

我们知道,单一的数据常常会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能够有效综合大量的数据,就可以得到更精准的计算结果。例如,无人驾驶技术就需要综合分析大量的道路和路况数据。

目前Syntegra,Datagen等公司正在推进这项技术,致力于得到更优质的数据应用在各项生产实践中。

07

长时电网储能电池

低碳和节约能源一直以来是环保方向上的重要议题。人们不断发掘新的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廉价、持久的铁基电池成为了人们新的选择之一。

去年,美国俄勒冈州的 ESS 公司和马萨诸塞州的 Form Energy 公司都选择使用铁基电池作为他们新电网的主要产生能源。

铁基电池不仅拥有良好的储电性能,而且得益于铁是地球上的富集元素,制作铁基电池的成本更低,能够大大减少相关企业的支出,成为了企业和环保双赢的选择。

08

除碳工厂

目前,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环保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众多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应对二氧化碳过剩的问题。如Climeworks公司,他们正在试图从空气中清除多余的二氧化碳。

尽管这家公司每年可捕获 4000 吨二氧化碳,但放眼全球过渡排放的二氧化碳,这只是冰山一角。因此,更多的国家和企业正在投入精力节能减排,同时建立更大的工厂来减缓温室效应。

随着捕捉碳技术和相关工厂的建立,地球的生态环境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减碳,是人类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要点之一。

09

新冠病毒变异的跟踪

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了全球人民的广泛关注,2022年1月4日,世卫组织表示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2年1月,美疾控中心表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病例的99.9%。

随着新冠病毒的日益变化,治疗它的难度也日益增加。这是由于新冠病毒常常在“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对疫苗的逃逸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的力度和速度也不断激增。

病毒株这些不确定性的变异,容易造成新冠病毒的二次、三次大流行。

因此,研究新冠病毒的变异倾向,能够有效预测未来可能的疫病发展趋势。

10

实用型聚变反应堆

1986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露,截至1992年已有7000多人死于这次核污染事故中,周围7千米内的树木都逐渐死亡。整个欧洲大陆都笼罩于核污染的阴影中。

所以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托卡马克能源公司(Tokamak Energy)、通用聚变公司(General Fusion)希望能在未来10年间实现核聚变发电。

如果研究人员能在地球上实现可控且持续的“太阳上的核聚变”,那么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地球就可以拥有无限的能源,这也能减少地球上的各种环境污染。

结束语

以上的这些技术都是目前 科技 领域最有价值、最前沿的研究,它们也预示着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前人在 科技 领域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未来 科技 工作者们的指路灯。

科技 与环境之间平衡并进的议题,更是人类 社会 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盘点丨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里程碑

奠基数字时代、登陆月球、造就个人电脑、在永不崩溃的互联网上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许多项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内的关键性突破背后,都有麻省理工学院的身影。正值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学院成立之际,我们从这所学校为上述领域所做出的无数贡献中精选了25个“高光时刻”。

研究生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1940 届科学硕士、1940 届哲学博士)提出,真假逻辑的原理可以等同于电路中开关的通断。这一概念后来奠定了数字电路领域的基础,也催生了整个数字计算行业。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提出了一个名为“ Memex”的数据系统,让用户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讯都存储进去”并随意检索。这个概念催生了早期的超文本系统,并在数十年后最终导致了万维网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时运行的数字计算机,是由杰伊·福里斯特(Jay Forrester,1945届科学硕士)领导的 MIT“旋风计划(Project Whirlwind)”开发的。该计划旨在为美国海军开发一款通用飞行模拟器,而这台计算机的成功直接导致了 1951 年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的诞生。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LISP。在此之前,由于受到程序语言的限制,程序员只能一条一条地写出每一步需要执行的指令代码,电脑程序很难同时兼顾多个进程。而函数式编程语言使他们可以更简单地描述所需要的行为,从而可以解决比以往大得多的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山姆·浅野(Sam Asano,1961 届科学硕士)有一次被一件事情搞得很沮丧:他和一位口音很重的同事打电话,却怎么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因此,他就在想有没有可能直接画画然后实时发送给对方。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扫描材料的技术。之后,他把发明授权给了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然后风靡全球。

当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拥有了一台 PDP-1 计算机时,包括来自马文·闵斯基(Marvin Minsky)人工智能团队的史帝芬·“史赖哥”·罗素(英语:Steven“ Slug” Russell,1960 届本科,1966 届电气工程师)在内的一群狡猾的学生,用它开发了《Spacewar!》。这款太空战斗视频 游戏 在早期的程序员中非常流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多人 游戏 。

现在平均每个人都拥有 13 个密码。关于这件事,你可以感谢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容分时系统(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普遍认为,正是这个系统在世界上第一次引入了计算机密码。 “我们要建立多个终端以供多人使用,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自己的私人文件。”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费尔南多·科巴托(Fernando “Corby” Corbató ,1956 届哲学博士)对《连线》杂志表示:“像安一把锁一样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个密码,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

在 iPad 问世将近 50 年前,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就已经提出了直接与计算机屏幕进行交互的设想。由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1963 届哲学博士)开发的“ Sketchpad”允许用户使用触控笔来绘制几何形状,开创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先例。事实证明,这项功能对于建筑师、规划师乃至幼儿来说都至关重要。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分时系统。这个系统催生了 UNIX,并为从分层文件系统到缓冲区溢出安全等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奠定了基础。由科巴托教授领衔的 Multics 开创了这样一种概念:把计算机变成一种像电力一样的、随时可用的“实用设施”。

玛格丽特·汉密尔顿(Margaret Hamilton)领导的一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编写了阿波罗 11 号的导航与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帮助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3 届医学博士)成功登陆月球。这个强大的软件推翻了一条将飞行计算机的优先系统切换为雷达系统的指令,并在历次载人阿波罗任务中均未发现错误。

有史以来的第一封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电子邮件,是在两台彼此相邻的计算机之间发送的。这封电子邮件来自于当时在创业公司 BBN Technologies 工作的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1965 届毕业生)。(如果你很喜欢、或者很讨厌“@”这个符号,那么这就是那个你要感激或者指责的那个人。)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巴特勒·兰普森(Butler Lampson)在施乐的 Palo Alto 研究中心(PARC)工作时,获得了“现代 PC 之父”这个称号。他用施乐奥托(Xerox Alto)开发了第一台带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第一个位图显示器、以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WYSIWYG)编辑器的台式计算机。

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提出的 RSA 算法,让电子商务成为了可能。这个算法利用对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巨大难度来进行数据加密。有谁知道,数学竟是你可以在假日购物季的最后时刻完成血拼的关键所在呢?

1979 年的一天,鲍勃·弗兰克斯顿(Bob Frankston,1970 届毕业生)的丹·布里克林(Dan Bricklin,1973 届毕业生)在一台MIT大型计算机上工作到了深夜,创建出了第一个电子表格 VisiCalc,并在第一年就卖出了 10 万份拷贝。 三年后,微软通过“ Multiplan”加入战局,这个程序后来变成了 Excel。

早在 Wi-Fi 出现之前,一种名叫以太网的联网技术,就可以让设备通过插上一根网线的简单方式实现上网。 以太网由麻省理工学院 MAC 项目的团队成员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 ,1968 届毕业生)共同发明,之后他又创立了 3Com。正是以太网帮助互联网发展成了当今这个快速、便捷的平台。

本科生史蒂夫·克什(Steve Kirsch,1980 届毕业生)是第一个为光学计算机鼠标申请专利的人。他曾想制造出一种具有最少精密运动部件的“指向设备”。之后他创立了 Mouse Systems Corp。(他还申请过另一项专利,可以通过计算点击量来追踪在线广告的效果。)

AI 实验室的早期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通过他的 GNU 项目成为了黑客文化和自由软件运动的主要先驱,该项目旨在开发出可以替代 Unix OS 的免费软件,并为 Linux 和其他重要的计算机创新奠定了基础。

拉迪亚·珀尔曼(Radia Perlman,1973 届毕业生,1976 届科学硕士,1988 届哲学博士)讨厌人们称呼她为“互联网之母”,但是她开发的生成树协议对于数据能够跨越全球的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她还创建了一个幼儿版的教育编程语言 Logo。)

发明了互联网之后,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加盟了麻省理工学院。他成立了一个联盟,致力于制订建立网站、浏览器和设备的全球标准。W3C 标准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确保网站可被访问、安全且易于“爬取”。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提出的有关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论文,帮助催生了区块链——一种应用广泛的加密系统。 她的团队提出的协议可以处理大量的交易,并使用了一些对于当今的许多区块链平台来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目前我们还没有能为我们跑腿的机器人,但我们确实有能吸尘的机器人。这件事我们要感谢由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海伦·格雷纳(Helen Greiner,1989 届本科,1990 届科学硕士)和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1989 届本科,1991 届科学硕士)创建的MIT初创企业 iRobot。如今,iRobot 已经售出了超过 2000 万台家用机器人,还导致了机器人保洁行业的诞生。

在 Siri 和 Alexa 还未出现之前,MIT 教授鲍里斯·卡茨(Boris Katz)就开发出了应用程序 StartMobile。这个 APP 允许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来安排约会、获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任务。

在前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阿南特·阿格瓦尔(Anant Agarwal)的带领下,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合作开发了开源、非营利性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免费的学习课程,吸引了全球超过 2000 万名学习者参与。

由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1977 届哲学博士)在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期间创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推出了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并用它参加了旨在开发救灾机器人的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 该公司的 Big Dog 和 Spot Mini 机器人能够完成爬行、奔跑、跳跃和后空翻等动作。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的可吞咽折纸机器人,可以在被吞下后从胶囊中自行展开。有朝一日它将可以利用外部磁场爬过你的胃壁,清除误吞的电池,或者给伤口贴上创可贴。

黑客和骇客关系

黑客(hacker)是一个喜欢用智力通过创造性方法来挑战脑力极限的人,特别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例如电脑编程或电器工程。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黑客一词,原指热心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

但到了今天,黑客一词已被用于泛指那些专门利用电脑搞破坏或恶作剧的家伙。对这些人的正确英文叫法是Cracker,有人翻译成“骇客”。

黑客和骇客根本的区别是:黑客们建设,而骇客们破坏。

也有人叫黑客做Hacker。

黑客一词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

一个对(某领域内的)编程语言有足够了解,可以不经长时间思考就能创造出有用的软件的人。

一个恶意(一般是非法地)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这个意义常常对那些符合条件(1)的黑客造成严重困扰,他们建议媒体将这群人称为“骇客”(cracker)。有时这群人也被叫做“黑帽黑客”。

像国内著名的黑客 “教主”则是一个专业的黑帽黑客,利用系统的漏洞来达到入侵和渗透的目的。

一个试图破解某系统或网络以提醒该系统所有者的系统安全漏洞。这群人往往被称做“白帽黑客”或“匿名客”(sneaker)或红客。许多这样的人是电脑安全公司的雇员,并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攻击某系统。

一个通过知识或猜测而对某段程序做出(往往是好的)修改,并改变(或增强)该程序用途的人。

“脚本小孩”则指那些完全没有或仅有一点点骇客技巧,而只是按照指示或运行某种骇客程序来达到破解目的的人

黑客是热衷研究、撰写程序的专才,且必须具备乐于追根究底、穷究问题的特质。

在黑客圈中,hacker一词无疑是带有正面的意义,例如system hacker熟悉操作系统的设计与维护;password hacker精于找出使用者的密码,若是computer hacker则是通晓计算机,可让计算机乖乖听话的高手。

黑客基本上是一项业余嗜好,通常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为了赚钱或工作需要。

根据开放原始码计划创始人Eric Raymond对此字的解释,hacker与cracker是分属两个不同世界的族群,基本差异在于,hacker是有建设性的,而cracker则专门搞破坏。

二.hacker原意是指用斧头砍材的工人,最早被引进计算机圈则可追溯自1960年代. 加州柏克莱大学计算机教授Brian Harvey在考证此字时曾写到,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中(MIT)的学生通常分成两派,一是tool,意指乖乖牌学生,成绩都拿甲等;另一则是所谓的 hacker,也就是常逃课,上课爱睡觉,但晚上却又精力充沛喜欢搞课外活动的学生。

三. 这跟计算机有什么关系?一开始并没有。不过当时hacker也有区分等级,就如同tool用成绩比高下一样。真正一流hacker并非整天不学无术,而是会热衷追求某种特殊嗜好,比如研究电话、铁道(模型或者真的)、科幻小说,无线电,或者是计算机。也因此后来才有所谓的computer hacker出现,意指计算机高手。

对一个黑客来说,学会入侵和破解是必要的,但最主要的还是编程,毕竟,使用工具是体现别人的思路,而程序是自己的想法.一句话--编程实现一切!

对于一个骇客来说,他们只追求入侵的快感,不在乎技术,他们不会编程,不知道入侵的具体细节.

四. 黑客一词在圈外或媒体上通常被定义为:专门入侵他人系统进行不法行为的计算机高手。不过

这类人士在hacker眼中是属于层次较低的cracker(骇客)。如果黑客是炸弹制造专家,那么CRACKER就是恐怖分子.

现在,网络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Cracker,他们只会入侵,使用扫描器到处乱扫,用IP炸弹炸人家,毫无目的地入侵,破坏着,他们并无益于电脑技术的发展,反而有害于网络的安全和造成网络瘫痪,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MIT BBS 是什么意思?

麻省理工学院论坛(MIT BBS)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

很牛B的学校。航空和计算机很牛,黑客文化的发源地。

人工智能自学书籍介绍(C语言待入门)

人工智能自学书籍介绍:

一、《零边际成本》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

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 “交换价值”被 “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作者简介

杰里米·里夫金,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的20部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全球广泛发行。里夫金为欧盟和世界多国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讲师。

二、《失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这是一本诞生于1994年的关于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它曾是《黑客帝国》主要演员的必读物之一;它被《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作“过去十年,公认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一本书”--这部《失控》(Out of Con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本月初,该书作者、硅谷思想家、《连线》之父凯文·凯利从美国远道而来,参加了北京的新书发布会。

《失控》英文版于1994年在美国出版,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依然长销不衰,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的评论给出了答案:“尽管书中的一些例子在十几年后可能有些过时,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越来越成为真知灼见。”据介绍,《黑客帝国》的导演曾要求演员们在打开剧本之前必须阅读《失控》。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书中所记述的,是作者凯文· 凯利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并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因此说它是一本“预言式”的书并不为过。1994年,凯文在《失控》中预言社会化媒体的未来功能时,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相信,或者没有心思去对这一番长篇大论的预言进行耐心地思考。而现在,社会化网络已经在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时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在所谓的“理论”上不可行的,都已经成为现实。

因此,距《失控》出版已经过去了二十一年,凯文依然自信地宣称“当初的一切观点都毫不过时”.

作者简介

凯文·凯利(Kevin Kelly,1952——,我们亲切地称他为 KK),他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连线》杂志的总编克里斯·安德森、《黑客帝国》的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数派报告》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他参与创办了《连线》杂志、发起第一届黑客大会、创作《失控》……;他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他与马化腾在2012年有一段尖端对话,他是--凯文·凯利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在创办《连线》之前,是《全球概览》杂志(The Whole Earth Catalog,乔布斯最喜欢的杂志)的编辑和出版人。1984年,KK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Hackers Conference)。他的文章还出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时代》、《科学》等重量级媒体和杂志上。

凯文·凯利被看作是“网络文化” (Cyberculture) 的发言人和观察者,也有人称之为“游侠”(maverick)。

三、《新经济、新规则》

内容简介

近年来,互联网持续震动着全世界各个行业以至于整个经济规则……在中国,以小米为代表的各类“互联网思维”轰轰烈烈地颠覆着各个行业……而这一切的一切,凯文凯利早就通过这本小书轻松写定。《新规则,新经济》一书介绍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影响下的经济运行的十个新游戏规则。

作者简介

他发起了全世界第一届黑客大会;他的作品被电影《黑客帝国》(Matrix)导演安迪?沃卓斯基列入书单,成为演员必读作品;他讨厌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但也不能阻挡乔布斯是其刊物的忠实拥趸。他就是凯文?凯利(Kevin Kelly),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被人们亲昵地唤作“KK”.

他,是硅谷最著名的预言家。

1994年,他预言了Web2.0时代的到来。

2012年,他继续预言:在“人机合一”的Web3.0时代,苹果和谷歌的霸主地位将动摇,而微软将是第一个消失的IT巨头。

2014,他又将带给我们怎样震撼的预测!

四、《奇点临近》

图书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本书结合求解智能问题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算法,把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并从社会和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独特的讨论。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本书全书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第二部分问题延伸,第三部分拓展人类思维,第四部分推理,第五部分通信、感知与行动,第六部分结论。本书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思想和算法,还描述了其各个研究方向最前沿的进展,同时收集整理了详实的历史文献与事件。

适合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学生,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的课外读物,也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奇点临近》是雷·库兹韦尔2005年的作品,作者本人的大名加上内容的新奇独特,立即成为当年秋季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之一,接踵而至的是纪录片和电影的拍摄。

作者简介

雷·库兹韦尔:是世界领先的发明家、思想家、预言学家,他用20余年的时间记录和追溯历史的发展轨迹,以预测未来。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永不满足的天才”,被《福布斯》杂志誉为“最终的思考机器”,被《Inc.》杂志称为“托马斯·爱迪生的法定继承人”.他还入选了美国国家发明名人堂,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获得者,Lemelson—MIT大奖(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奖)获奖者。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曾经获得3位总统嘉奖。

图书特色

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深刻揭示了科技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本书结合求解智能问题的数据结构以及实现的算法,把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并从社会和哲学、心理学以及神经生理学角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了独特的讨论。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现象作为一种“奇点”思潮,揭示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本书全书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第二部分问题延伸,第三部分拓展人类思维,第四部分推理,第五部分通信、感知与行动,第六部分结论。本书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思想和算法,还描述了其各个研究方向最前沿的进展,同时收集整理了详实的历史文献与事件。

适合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及学生,是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的课外读物,也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奇点临近》一部预测人工智能和科技未来的奇书,这本奇书,为更多人提供崭新的视角,也因此让更多人痴迷,使其在当当一直居于畅销榜单之中。

评论列表

访客
访客
2022-10-31

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2年1月,美疾控中心表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占全美新增病例的99.9%。 随着新冠病毒的日益变化,治疗它的难度也日益增加。这是

访客
访客
2022-11-01

trol),在经过一年多的翻译之后,终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本月初,该书作者、硅谷思想家、《连线》之父凯文·凯利从美国远道而来,参加了北京的新书发布会。《失控》英文版于1994年在美国出版,并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依然长销不衰,克里斯·安德森在亚马逊网站上的评论给出了答案:“尽管书中的一些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